欢迎来到太阳集团城官方app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太阳集团城官方app办公环境
山东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(简称“山···
欢迎来到太阳集团城官方app试验田
草莓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:
1、病原菌是专性寄生菌,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株或病残体中越冬和越夏,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,主要通过带菌的草莓苗等繁殖体进行中远距离传播。环境适宜时,病菌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,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。经潜育后表现病斑,7天左右在受害部位产生新的分生孢子,重复侵染,加重危害 。
2、病菌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5~25℃,相对湿度80%以上,但雨水对白粉病有抑制作用,孢子在水滴中不能萌发;低于5℃和高于35℃均不利于发病。常年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草莓的发病盛期在2月下旬至5月上旬与10下旬至12月。草莓发病敏感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后期,发病潜育期为5~10天。
3、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的草莓发病早,危害时间长,受害重。栽植密度过大、管理粗放、通风透光条件差,植株长势弱等,易导致白粉病的加重发生。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,发病加重。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。
草莓白粉病危害特征:
1、叶片染病,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,随着病情的加重,叶片向上卷曲呈汤匙状,并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,以后病斑逐步扩大并叶片背面产生一层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,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片,可布满整张叶片;后期呈红褐色病斑,叶缘萎缩、焦枯。
2、花期染病:瓣呈粉红色,花蕾不能开放。
3、果实染病:幼果不能正常膨大,干枯,若后期受害,果面覆有一层白粉,随着病情加重,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,着色变差,严重影响浆果质量,并失去商品价值。
草莓白粉病发病周期:在草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生。
草莓白粉病发病条件: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蔓延。栽植密度过大、管理粗放、通风透光条件差,植株长势弱等,易导致加重发生。草莓生长期间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,发病加重,可传染。
草莓白粉病防治建议:
①农业防治
1、合理控制氮肥用量,多施磷、钾肥,合理密植。合理进行水肥管理;施用腐熟有机肥、复合肥要适量,尤其氮肥不能施用过多,防止烧苗及旺长。
2、适时浇水,满足苗期对水分的需求;利用风口调节棚室内温、湿度。
3、及时摘除老叶、病叶,清洁田园,增加温室草莓的通风透光性。
②化学防治
三唑酮使用时会对草莓产生抑制作用,易产生畸形果,不建议使用,药剂可选用腈菌唑、苯醚甲环唑、多抗灵、吡唑醚菌酯、四氟醚唑等,可复配太阳集团城官方app生根母液一块使用,效果更佳。
注意事项:
1.草莓白粉病重点在于预防,发病严重后防治效果有限。
2.唑类药物是防治温室草莓白粉病的常用药,一次用药量过大或多次用药,会对草莓生长产生抑制作用。
3.大量使用药剂会造成后期出现畸形果。
上一个:冬季该如何选择水溶肥?
下一个:草莓为什么要打老叶?